基层民主

龙门光镇村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

2015-12-14 11:23:02   来源:惠州日报     阅读数:

  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与村“两委”部分成员合影。

 

  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与村“两委”部分成员合影。

  “我儿子对我很好。”74岁的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村民吴叶娣在采访时谈笑风生,随和、开朗的性格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。与此同时,同村的黄银珠在市场上守着她的水果摊,尽管刚下过雨顾客并不多。时间到了,她叫丈夫看摊子,自己返回家中给婆婆洗身、喂药,服侍老人上床休息。

  光镇村民风淳朴、家庭和谐,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孩子”几乎家家都有,但村干部仍不满足。为了引导村民更加重视家庭角色的塑造,增强责任意识,表彰一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、家庭美德和良好社区风尚的突出典型,该村今年掀起以“家庭和谐·幸福花开”为主题的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媳妇”和“好孩子”评选活动。在今年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中,3名“好婆婆”、3名“好媳妇”出炉,吴叶娣、黄银珠分别成为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媳妇”的代表,还得到了300元奖金。

  通过平安村居创建,如今的光镇村已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。

  好婆婆

  家庭和谐还对村里每人都很好

  根据评选方案,“好婆婆”必须具备婆媳关系融洽、邻里关系和谐,教育并支持家庭成员勤奋学习、积极工作、尊重科学、尊重知识等条件。在光镇村,符合条件的“好婆婆”大有人在。经过村民小组的民主推荐,以及村“两委”认真评选,吴叶娣毫无争议地当选。

  吴叶娣有55年党龄,曾担任光镇村妇女主任。现任光镇村“两委”干部都是她的晚辈。“她是看着我们长大的,从小她对我们每人都很好,我们很尊敬她。”光镇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刘伯梁说。

  得知有客人到家,吴叶娣早早就站在家门口,扶着门框挥手迎接。“3个儿子和3个儿媳妇都好!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吴叶娣回答道。吴叶娣现在和54岁的大儿子、45岁的三儿子家同住一个院子。

  “大儿子、大儿媳妇总是跟我开玩笑,逗我开心。二儿子、二儿媳妇离得远,每次回来都给我带一大堆好吃的。三儿子、三儿媳妇在村附近打工,又忙又累,但经常会做些我喜欢的菜。”在吴叶娣的眼里,儿子、儿媳妇们满是优点。

  早已退休的吴叶娣每天闲不住,除了有时帮儿媳妇们干些家务、做做饭,自己还打理一小片地,种点香麦、菜心等。

  在惠城区打工的二儿子一家时常回村看望母亲,吴叶娣每次都会准备好几袋自己种的蔬菜,让儿子一家带回去。

  好媳妇

  20年来勤俭持家照顾婆婆起居

  20年前,黄银珠嫁给梁平生时,公公已经去世,大伯身体不好不能长时间干活,一家人生活艰难。

  刚嫁入梁家,黄银珠就与梁平生琢磨着如何改善家庭生活条件,决定在附近的市场摆水果摊。夫妻俩每天早上7点出门,天黑收摊。20年来,每天婆婆都会叮嘱儿子给黄银珠送饭,有时儿子有事婆婆就遵守饭去水果摊,等儿媳妇吃完再将饭盒带回。有时收摊太晚婆婆不放心,还赶到市场看看。婆婆两个月前摔了一跤,现在基本卧床,但是每天必问的一件事就是“儿媳妇吃饭了没”。20年来,婆婆时时关心黄银珠,从来没有挑剔过,黄银珠把婆婆的好记在心里。

  婆婆身体一直不好,打从嫁入梁家,黄银珠20年来坚守水果摊的同时,也坚持照顾婆婆的起居,婆婆吃饭、休息、洗澡、吃药等事都由她照顾。每天摆摊中间,黄银珠都会抽时间回家照顾婆婆。

  “这么多年,她对家里每个人都好。”梁平生夸起妻子来满面笑容。靠着黄银珠的小水果摊,3年前一家人搬出了老旧的老屋,住进了三层小楼,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。由于体贴老人、夫妻恩爱、勤俭持家,黄银珠被评为“好媳妇”。

  文/图 本报记者付巨晗 通讯员肖惠文

版权所有:惠州市依法治市办公室 E-mail:hzfz@huizhou.gov.cn
制作维护: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今日惠州网
责任声明: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,刊载内容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,
对本网站刊登的文章如有异议,请与我们联系。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